最新发布:健康风险提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月气温进一步升高,阳光明媚,适合游玩。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本月重点关注以下健康风险点。


(相关资料图)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新冠感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形势平稳,但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毒株与我国当前流行毒株不同,且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变异株占比增加,因此建议群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健康提示

1

做好个人防护。公共场合要规范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务必先洗手。密闭室内场所尽量做好通风换气。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并密切监测健康状况,症状加重时,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

2

及时接种疫苗。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员、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3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其传染性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发生暴发疫情。

健康提示

1

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2

加强环境和儿童用品的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室内环境常通风,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

接种EV71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4

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加强医疗救治。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免传播疾病。

03

食源性疾病

5-10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罹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夏秋季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各种致病微生物,毒蘑菇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也时有发生。食源性疾病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提示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2

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3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

4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5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

6

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7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及菌类。

04

蚊媒传染病

气温升高后蚊子活跃,由蚊子传播的疾病风险增加,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登革热、疟疾等。

健康提示

1

防蚊、灭蚊。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

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清理阳台、天台闲置容器中的积水,种养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必要时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

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5

蜱虫叮咬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我国大部分地区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接触蜱。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但由于如果携带有某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器官衰竭然后死亡。

健康提示

1

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户外活动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长裤,不要穿凉鞋,注意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减少裸露部位。裸露皮肤涂抹驱虫剂。

2

定期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及时清理宠物身体和毛发上的尘土和寄生虫。宠物在草丛打滚嬉闹后,要检查宠物是否被叮咬,以免携带蜱虫回家。

3

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抹或喷洒,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取下蜱虫。然后用碘伏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双手。有条件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处理。切记不要用手指来捏住蜱虫,以免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还可能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4

在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大家都在看#全市首家“融警务”亲警驿站亮相瓯海#必看!三垟湿地保姆级攻略→#瓯海大道西延三期今天试通车!温馨提醒请收好#假期余额告急?这些人假期延长~#三垟湿地新增768个停车位!来看停车攻略→(内容来源: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文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分享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瓯海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关键词:

为您推荐

最新发布:健康风险提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5月气温进一步升高,阳光明媚,适合游玩。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本月重点关注

来源:瓯海发布2023-05-05

世界热议:祝贺!这些外卖骑手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

“送外卖7年多,只想送好每一单。这次能到北京领奖,其实是全社会对外卖行业、对每个外卖员的认可。”4月27

来源:工人日报2023-05-05

青海:27条具体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落细

4月24日,青海省气象局印发《2023年青海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制定8方面27条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分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2023-05-05

鑫苑置业将于5月10日召开“20鑫苑01”持有人会议 当前资讯

5月5日,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披露,将于5月10日召开公司债券2023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证券简称20

来源:观点网2023-05-05

龚俊诉黑粉诽谤言论侵犯名誉权 被告公开道歉并删除不当言论-快资讯

搜狐娱乐讯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人民法院报刊登了冯某某就与龚俊名誉权纠纷一事致歉声明。具体内容为,冯

来源:搜狐娱乐2023-05-05

央行今日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央行今日进行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 00%,与此前持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

来源:新京报2023-05-05

版面费是什么经营范围-版面费是什么|世界今头条

1、答:一、版面费的内涵版面费是指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刊物录用后,期

来源:互联网2023-05-05

天马科技(603668.SH):鳗鲡主要销售给国内天马福荣食品等国内10多家烤鳗企业

格隆汇5月5日丨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天马科技提问,“请问公司鳗鱼,主要卖给国内哪些烤鳗厂。有没有

来源:格隆汇2023-05-05